
问大家一个问题,如果答对了,说明你真正理解了情感的本质。
有两个女的,一开始对某个男的无感,但她们因为相互攀比争风吃醋,为了证明自己在那个男的眼里比另一个优秀,于是都想获得那个男的喜欢,于是都去追求那个男的。
问:这两个女的,是真心喜欢那个男的吗?
给大家点时间思考下。
答:是的。
很匪夷所思对吧,她们会感觉到自己真心喜欢上那个男的,甚至在脑海里会觉得那男的是颜值最高的存在,是世上最特别的人。
因为情感,就是对某个人对你正反馈的需求,其背后有各种动机的叠加。
而这两个女的,甚至会察觉不到她们背后最初的动机,甚至忘了初衷只是想胜过另外一个女的。
很多时候人会以为喜欢上一个异性,是因为其身上具备的某些特质,但只要你越深入了解心理学,越会发现很多特质只是你脑海里幻想出来的,越会发现促使你喜欢上一个人的因素,往往不在那个人的身上,而是在你身上。你说你是外貌协会,是颜值控,那为什么迪丽热巴、赵丽颖、吴彦祖、金城武给不到你那种感觉,而ta就可以?
如果硬要我用一句话来概括,爱的本质是什么?我会选择这句话:爱的本质是对痛苦的逃离。
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句话,我先举一部电影《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》来盘一盘,里面女主是如何爱上男主的,后来男主又是如何爱上女主的。
电影有个情节是这样:郑薇(杨子姗饰)跟陈孝正(赵又廷饰)原本是近乎不共戴天的仇敌关系,而郑薇为了让陈孝正难堪,把他打的饭找个理由倒掉,被陈孝正狠狠的训斥了一番后,郑薇就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对方,并找对方表白了。
很多人都觉得这情节是不是太突兀了,原本郑薇是对陈孝正恨得牙痒的,怎么就突然喜欢上了呢?其实这样的例子,你回忆下高中或大学时代,肯定有遇过,例如一个女孩怎么就跟一个经常欺负她的小混混好上了?原本争锋相对的两个人怎么就突然变成打情骂俏了?其实这个情节的安排,恰恰彰显了导演或编剧深谙心理学,我们解构下整个过程,你就理解了:
一开始他们是怎么结仇的,是因为陈孝正为了维护他的模型,把郑薇推倒了,郑薇气的发狂,一直要陈孝正道歉,陈孝正拒绝道歉。
后来在校园路上郑薇再次撞见陈孝正,要求道歉依然被拒。
其实在这里,郑薇已经产生了“目的”,因为她觉得自己被对方伤害,这就是一种付出,于是要对方道歉,这就是寻求反馈,只不过还没到喜欢,或者说到这里郑薇还没觉得这是喜欢的感觉。然而陈孝正依然拒绝道歉,也就是依然不反馈。
这让郑薇更急了,对反馈需求更加强烈,那她是怎么解决的呢?选择做出伤害对方的举动,意图这样能获得心理平衡,她把陈孝正的饭倒掉。本以为这样就能心理平衡,然而,陈孝正的回应,让她陷入了更大的负多巴胺状态。
陈孝正是这样对郑薇说的:”我向你道歉,算你赢了,麻烦你不要再出现在我面前,我不知道你想要干什么,你想玩,很多人喜欢陪你玩,但是别来烦我,我没有你那么多无聊的时间和精力,也没有条件像你一样可以把一碗饭随便浪费掉,你这样真的很令人讨厌。”
陈孝正这段话对郑薇杀伤力极大,先是否定了她的人品,直接指出她玩世不恭的状态,那句“也没有条件像你一样可以把一碗饭随便浪费掉”把自己立于道德制高点,让郑薇陷于愧疚,然后那句“麻烦你不要再出现在我面前”,直接把反馈的希望给断绝了。
这段话,成功的让郑薇陷入无法排解的负多巴胺状态,以至于室友一旦提起陈孝正这个名字,她就会暴怒。
然而暴怒完,一个人走在校园里,却打电话给电台诉苦,承认自己爱上了陈孝正。
郑薇是这样说的:“紫娟姐姐,我想知道,要是我每天都想着一个人,我明明就很讨厌他,可是又偏偏很想见到他,我一见到他,我整个人神经都绷紧了,但我要是听见他,看见他跟别的女孩子在一起,心里就说不出的难受,他说我很烦的时候,我就很想哭,我想知道,我究竟是怎么了?”
以上整个过程,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被激发的教科书式诠释。简单总结,就是郑薇因为陈孝正的训斥,产生不安、不忿、心烦意乱等负多巴胺状态。同时亦是因为郑薇一开始给自己设立了“目的”,这个目的就是想让陈孝正道歉,弥补她,而这个目的一直没有实现,于是陷入了极大的负多巴胺状态。而摆脱这种状态的唯一途径,就只有找陈孝正,于是对陈孝正产生了强烈的需求感,而这个需求感最终会让性欲“异化”,于是对陈孝正产生了强烈的性冲动。
理解这个过程,才能成功对别人产生“吸引力”。
